仲由——为亲负米
栏目:文化学堂
发布时间:2019-12-02
孔子在《孝经》中说:“ 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 ”。
仲由,字子路,春秋时期鲁国人,孔子的得意弟子,性格直率勇敢,十分孝顺。早年家境贫寒,为人非常节俭,经常吃野菜度日。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,但怕父母营养不够,身体不好,很是担心。家里没有米,为了让父母吃到米,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,再背着米赶回家里,奉养双亲。后来父母双双过世,他南下到了楚国。受到楚王的任用,对他很是礼遇,俸禄也非常优厚。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,也没有忘本,总是回忆起和父母在一起时的清贫生活,常常独自感叹:“如今我富贵了,可是我的父母却享受不到了。现在我就算想吃野菜,想到百里以外的地方为父母背米回来,也不可能如愿以偿了。”
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的文化,“万善德为本,百行孝为先” ,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要做事先做人,学会了做人,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。要做一个好人,一个成功的人,首先就要做到孝。失去了孝,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,失去了生命的价值,更何谈顶天立地,闯出一片天地。我们能孝敬父母、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。如果不能及时行孝,会徒留终身的遗憾。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,等到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,为时已晚。希望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,孝养要及时,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,再追悔莫及。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,小小的一颗青草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?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大比海深,我们怎么孝敬都不够。然而,只要孝在心中并引导着我们的行动,同时以健全的心灵品质,不断前进,相信我们能够成为祖宗的孝子贤孙,一个对国家、对社会的有用之人!